3xmaker,人機協作共融萬物互聯,柔性可穿戴人機交互感知與測量!

  1. 設計指南
  2. |
  3. 新品速遞
  4. |
  5. 聯系我們
機器人+
傳感器+
柔性/印刷電子+
增強現實+
人機交互感知+
網站首頁
/
創鋒范

這群設計師誓把公共藝術創造為城市的「清潔能源發電機」

來源:3XMaker   發布時間:2018年12月16日

這群設計師誓把公共藝術創造為城市的「清潔能源發電機」

兩位美國匹茲堡的藝術家,正鼓勵全世界各城市使用公共藝術來發電。

 

公共藝術也能同時化身再生能源發電站!一間在美國匹茲堡的藝術工作室Land Art Generator Initiative(以下簡稱Lagi 的兩位藝術家— Elizabeth Monoian Robert Ferry,正努力利用可發電的公共藝術裝置,推廣再生能源的理念。透過于杜拜、紐約、哥本哈根舉辦的競圖比賽,Lagi收集來自世界各地可產生能源或潔凈水源的公共藝術作品。Monoian認為:「公共藝術可為氣候變遷提供一些幫助。」

在多項參賽的作品中,目前正施工中的風巢( WindNest)透過頂端四個風力發電機,可產生風力與太陽能。施工完成后,風巢將是此項競賽中第一個成功建置的可發電公共藝術品。除了匹茲堡之外,其他城市也邀請Lagi來建置可發電的公共藝術品。Ferry認為:「Lagi的概念正在改變大家對于因應氣候變遷與再生能源的想法。如果真的以100%可再生能源城市作為目標,那么整個城市也會徹底改變它的面貌。而現在正是個好時機,來開發能符合各地能源需求的再生能源建設。」

來看看Lagi的設計作品吧!

風巢( WindNest

這是來自Lagi 2010年在杜拜舉辦設計競賽的作品,一旦被核準后,風巢將會蓋在匹茲堡市,透過旋轉的四個巢狀風力發電機,提供手機充電服務。本作品估計每年約可產生8,000 kWh的電力。

https://www.seinsights.asia/sites/default/files/imagecache/content_img_upscaling/upload/epaper/3089_0.jpg
(圖片來源:Trevor Lee

風的蹤跡 Windstalk

靈感源自于微風拂過麥田中麥梗的飄動,風的蹤跡規劃搭建1,200支,高度55公尺的風力發電桿。這些巨大的風力發電桿,在下雨時可以收集雨水,滋養花園,而每當有風吹拂過時,不只會產生電力,也能讓他們在原野中發光。本作品估計每年約可產生20,000 MWh的電力。

https://www.seinsights.asia/sites/default/files/imagecache/content_img_upscaling/upload/epaper/3000_0.jpg
(圖片來源:Dario Nunez AmeniThomas Siegl

太陽能漏斗(Solar Hourglass

由巴西設計師提出的設計,將太陽能集中后,可供給數百個家庭使用。由一整排鏡子聚合的強力光束,只要在周圍路過的民眾都可看到。本作品估計每年約可產生7,500 MWh的電力。

https://www.seinsights.asia/sites/default/files/imagecache/content_img_upscaling/upload/epaper/4163_0.jpg
(圖片來源:Santiago Muros Cortés

藻類花園(Algaescape

一群德國的設計家,設計一座開放式藻類花園,提供藻類絕佳的生長環境。這些藻類產生出的生質氣體(Biogas,或稱為沼氣),估計每年約可產生436 MWh的電力。

https://www.seinsights.asia/sites/default/files/imagecache/content_img_upscaling/upload/epaper/4340.jpg
(圖片來源:Tobias AndersonAdam Pajonk

光之守衛(Light Guard

由法國設計師Vincent Trarieux設計,此作品由137個裝有LED燈與太陽能板的金屬柱組成。這個作品在正常情況下會散發著藍光,當海平面上升并有水災的危險時,將會轉為紅燈,達到警示的作用。本作品估計每年約可產生1,250 MWh的電力。

https://www.seinsights.asia/sites/default/files/imagecache/content_img_upscaling/upload/epaper/3780.jpg
(圖片來源:Vincent Trarieux

光的殿堂(Light Sanctuary

附著在支架上、長達40公里的太陽能發電緞帶,是一項來自紐約設計師的作品。緞帶為半透明且有彈性,可吸收陽光并發電,而且,每10公尺的緞帶,都可借風的震動來抖掉灰塵,達到自我清潔的功能。本作品估計每年約可產生4,500 MWh的電力。

https://www.seinsights.asia/sites/default/files/imagecache/content_img_upscaling/upload/epaper/5435.jpg

 


上一篇:我眼中的大創客:藝術家、工程師兼人類學者—自學研發生物能發電機,用「玉米」為家鄉帶來電力
下一篇:創鋒范--博靈機器人:用AI助力外骨骼機器人成為真正的康復助手

南京合越智能,增強智造,增強感知,增強交互!

業務合作

(我們會第一時間與您聯系)

聯系方式

  1. 微信:13815863530(手機同號)
  2. QQ:38260484
  3. 3XMaker@163.com
Copyright@ 2016-2025 南京合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8068961號
主站蜘蛛池模板: 连南| 兴安县| 汝阳县| 黄山市| 马山县| 高阳县| 平谷区| 临邑县| 常德市| 大邑县| 西安市| 新龙县| 迁西县| 灵石县| 刚察县| 老河口市| 湾仔区| 额敏县| 蓬安县| 三江| 江城| 大厂| 津南区| 澄城县| 察隅县| 安多县| 道孚县| 镇江市| 当雄县| 泸州市| 禄劝| 樟树市| 吉林市| 如东县| 新丰县| 乳山市| 鄱阳县| 隆子县| 江油市| 当阳市| 江陵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