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xmaker,人機協作共融萬物互聯,柔性可穿戴人機交互感知與測量!

  1. 設計指南
  2. |
  3. 新品速遞
  4. |
  5. 聯系我們
機器人+
傳感器+
柔性/印刷電子+
增強現實+
人機交互感知+
網站首頁
/
創鋒范

一所沒有圍邊界的大學—中科創客孵化從“-1到N”

來源:3XMaker   發布時間:2019年03月03日

一所沒有圍邊界的大學中科創客孵化從“-1N

導語:截至2018年,中科創客學院已累計培育高技術初創項目逾220個,其中估值過億的初創團隊10余個,超過18%的項目獲得了天使投資或實現產品上市銷售;服務創客5萬人次,培育了千余名創業者、合伙人。

http://www.knexny.com/UploadFiles/2019-03/2019338820091378.jpg

  截至2018年,中科創客學院已累計培育高技術初創項目逾220個,其中估值過億的初創團隊10余個,超過18%的項目獲得了天使投資或實現產品上市銷售;服務創客5萬人次,培育了千余名創業者、合伙人。

 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央視春晚上,深圳分會場43棟樓宇燈光秀令人印象深刻。要保證晚會現場的燈光、視聽效果離不開各種高科技的電力保障,這其中就有“魔戒”的身影。“魔戒”是一款智能低壓負荷監測裝置,出于中科創客學院的創客團隊——中科(深圳)能源物聯網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中科能源)之手。“它既實現了低壓線路安全檢修,還可完成低壓線路電流、溫度及電壓狀態監測,實現低壓線路的遙信、遙測功能,完成了智能保電從‘0’到‘1’質的飛躍。”該公司副總經理張佳說。

  在中科創客學院,類似中科能源的“高精尖”創業企業比比皆是。這與中科創客學院搭建起的從“-1N”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環境,以及輔導、支撐、資本、交流四位一體的“4C”運營管理模式有著密切聯系。

  “強資源”孵化把想法變成產品

  此次出現在春晚保障現場的“魔戒”,正是基于IoT電氣火災預警解決方案的核心設備。

  “魔戒”可24小時實時在線監測電氣線路及設備的溫度、電流、電壓。“一旦線路出現異常會立刻報警,通知運維人員及時處理,避免火災隱患,變‘被動搶修’為‘主動運維’。” 據張佳介紹,有了這套智能系統,工作人員可隨時隨刻掌握電力設備的情況,且在手機上就可以察看。“恢復供電時間提升80%,斷電事故率降低90%,降低了停電損失,節省了人力成本。非常高效準確且節省人力。”

  此外,“魔戒”結合大數據應用,可實現對配電臺區進行負荷分析、網絡拓撲溯源等,為未來的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、規劃、維護提供科學決策依據。

  選擇入駐中科創客學院,張佳正是看中該學院豐富的資源。他說:“學院不僅為我們提供強大的導師資源及先進高端的實驗設備,而且還在對接行業需求,進行品牌推廣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幫助。” 把“想法”變成工業化產品,中科能源僅用了半年多時間。

  “我們不做‘房東’型孵化器。深度孵化、股份合作、產業資源、技術支撐才是我們和團隊的基本合作模式和核心競爭力。”在中科創客學院院長薛靜萍看來,早期科技創新型創業團隊更需要的是具有實質意義的支撐、幫扶和資源導入,這恰恰是中科創客學院的優勢所在。

  中科創客學院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(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)2014年成立的雙創平臺。深圳先進院擁有涵蓋機器人與智能技術、醫療健康、新能源與新材料、大數據等多個領域的近60個研究中心,7000余件專利技術積累。“我們不設圍墻和邊界,通過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平臺,深圳先進院的技術成果和科研資源都面向創業團隊開放。”薛靜萍說。

  張佳告訴記者,產品研發中用到的最新芯片材料以及實驗設備,都來自學院。“強資源”孵化之下,中科能源的產品技術不斷取得突破,目前已在多個城市地區的電網公司進行試點應用。

  “學者”不用離崗就能變“創客”

  深圳先進院光電工程技術中心副研究員李劍平,曾在香港讀書、工作近10年。在港工作期間,他所在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一種突破性的光學成像技術,并有機會進行成果轉化。但由于種種原因,轉化中途擱淺。

  2016年底,他加盟深圳先進院,專攻海洋光電儀器和傳感器研究。2017年秋,李劍平參加了一個學術研討會,一位海洋科學家聽完他的報告后,希望他將此技術轉化為高端海洋觀測儀器產品。在他心里,將技術產業化一直是未盡的夢想。于是,他到中科創客學院申請啟動了該創業項目。

  “申請過程簡單,創業成本也低,很快就創業了。”李劍平邀請了原來香港團隊中的伙伴作為合伙人,成立了深圳市趣方科技有限公司。

  對像李劍平這樣的創業者,中科創客學院有一套科學的孵化體系。“為確保有效的提供技術支撐,展開深度孵化合作,我們對雙創團隊均實行無差別的審核準入制度,由技術、商務和投資專家組成的委員會負責項目審核。” 薛靜萍說,針對入孵和入股的項目,提供教育、技術設備、知識產權保護、創業孵化等四大服務平臺,以及“4C”創業培育模式,集輔導、支撐、資本、交流四位一體。

  雖然成了“創客”,但“學者”仍是李劍平的主要身份。“這得益于學院從‘學者’到‘創客’發展理念的支持。”他說,“海洋微小生物觀測儀器屬于原創性技術產品,技術要求高,需要耐心打磨,不斷試錯、改進再完善,并非一年半載就能完成,也并非兩三個科研人員在實驗室搗鼓一番就能成功。學院寬容失敗、靜待發展的寬松環境,特別適合我這種研究人員進行產業轉化。”

  “今年3月,儀器將隨科考船出海,到海上做實驗。”李劍平和團隊研發的這臺儀器可對大量浮游植物細胞快速顯微成像。“通過融入人工智能軟件自動分析,能準確得到海水中浮游植物細胞的豐度、種類、粒徑、葉綠素濃度等信息。目前主要服務于海洋科研事業,未來會拓展到更多貼近民生的應用領域。”該技術取得的進展也引起國際上同行關注。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家邀請,他將于今年4月在國際水色科學大會做主旨報告。

  在從“學者”到“創客”理念召喚下,如今,很多深圳先進院的科研人員不用離崗也能創業,還有更多的科研人員成為創業團隊的“技術導師”。“他們以其技術成果和實驗室資源支持創業團隊的研發工作,并給予技術咨詢和指導,直接促成了科研成果向產業應用端的轉化,促進了源頭創新的產生和發展。” 薛靜萍說。

  獨特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完整雙創鏈條

  今年是深圳市力感科技有限公司入駐中科創客學院的第三個年頭。公司所研發的柔性薄膜力傳感器,已應用在智能穿戴、康復、智能床墊等領域,同時為客戶提供配套的解決方案,涉及智慧養老、智能家居、醫療、汽車等領域。

  “傳感器產品在精度和重復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,去年銷售額翻了兩番。成交客戶數量也迅速發展,與3M等知名企業合作。”其創始人李樹志認為,創業能順利推進離不開學院的幫助。

  他所在的孵化辦公場地隔壁樓便是深圳先進院的各個研究所,“珠江人才”潘挺睿教授領銜的傳感技術研究團隊就是其中一個。與潘挺睿結識后,李樹志常常帶著問題向其請教,潘挺睿也欣然擔任了創業團隊的技術導師,共同研究柔性傳感技術,推進項目產業化。

  剛入駐1個月,他參加了由中科創客學院聯合斯坦福國際研究院建立的“中科-斯坦福國際創業營”,受益匪淺。

  “中科-斯坦福國際創業營”是中科創客學院創客創業培育體系中的內容之一。該學院首創了“-1N”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,將創新創業的鏈條向上下游延伸,打造出完整的創新創業鏈條。

  “-10”是向上延伸到青少年雙創教育。中科創客學院通過孵化一批面向雙創教育的創客團隊,結合深圳先進院豐富的科普資源,開發出超400節的雙創課程,形成中科科技創新教育體系。2017年,還與香港中文中學聯會、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協同啟動建設“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創新科學教育基地”,舉辦三地學子參加的雙創活動近百余項。

  “從01”“從1N”則向下延伸到創新技術原型開發支撐、成果產業落地等。中科創客學院為創業團隊配備由中科院研究員、產業界專家組成的雙導師隊伍;設立全國首個“博士后創客驛站”,已累計培育近十余個博士后創業團隊。且以自身平臺的優質項目規模化效應,吸引了近50家優質創投機構開展持續合作。設立6支投資基金,拉動30億社會資本,其中與深創投等共同發起2.5億的“紅土創客基金”。

  截至2018年,中科創客學院已累計培育高技術初創項目逾220個,其中估值過億的初創團隊10余個,超過18%的項目獲得了天使投資或實現產品上市銷售;服務創客5萬人次,培育了千余名創業者、合伙人。

 


上一篇:在“火巖瓷”的發明后,“90后”女大學生回鄉創業為傳統陶瓷再次注入環保健康的創新基因
下一篇:“80后”院士在北理工的創客之路,造就中國人自己的“千里眼”

南京合越智能,增強智造,增強感知,增強交互!

業務合作

(我們會第一時間與您聯系)

聯系方式

  1. 微信:13815863530(手機同號)
  2. QQ:38260484
  3. 3XMaker@163.com
Copyright@ 2016-2025 南京合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8068961號
主站蜘蛛池模板: 金塔县| 兴化市| 平遥县| 南充市| 商水县| 大洼县| 阜新| 白水县| 碌曲县| 山阴县| 横山县| 大邑县| 治县。| 磐安县| 平山县| 沐川县| 库伦旗| 天柱县| 晋江市| 阳高县| 彝良县| 孝感市| 深泽县| 平潭县| 商洛市| 遂平县| 和田县| 太仓市| 贵阳市| 凉山| 济源市| 苍梧县| 辽阳市| 卫辉市| 曲周县| 安溪县| 射阳县| 遂平县| 万安县| 营山县| 谷城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