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資訊
盤點地震中可能救命的七款智能硬件
來源:3XMaker 發布時間:2019年01月06日盤點地震中可能救命的七款智能硬件
內容預覽:
日本九州7.3級地震、緬甸7.2級地震、阿富汗7.1級地震、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個月來多次7.0級以上地震。接二連三的強震,引發熱議,地球是否進入了“地震多發期”?可事實上,過多的討論也不會帶來什么實質性改變。人類在大自然的怒火面前,總是那么脆弱、無助。所以,與其做過多無意義的討論,不如去了解災難來臨時,我們需要做些什么。聽天命前,你有盡自己所能嗎?
盤點地震中可以救命的那些智能設備
一、Mamoris椅
日本設計師Kota Nezu設計出一種名叫Mamoris的椅子,Mamo在日語中寫成“守”,為保護的意思,換句話說,這是一款擁有“保護”功能的產品。它能有一個90度可旋轉的轉盤,把座位和靠背分開,并且連接著頭盔。地震時,使用者可迅速地將椅背拆下,然后將其下方如同碗裝的部分戴在頭上。它能通過變成頭盔來降低你受到跌落碎片的傷害,當使用者第一次感覺到地震時,它能很容易的為使用者的逃跑做好保護。
二、Spot Trace防丟設備
Spot Trace是一款專業的的GPS防丟器,盒子外殼跟火柴般大小,支持GPS跟蹤和運動檢測,后者發現異常時可自動發送郵件和短信。定位使用的GPS技術商表示信號可以通過纖維、玻璃和織物,金屬則有點困難。所以進入到一個完全金屬的空間時,定位則會遇到一些限制。設備支持每5分鐘、10分鐘、30分鐘或者60分鐘報警一次。Spot Trace跟蹤物體不斷移動的可持續3天,不移動物體達到了驚人的18個月。其實目前許多團隊都在做可穿戴的防丟產品,但如何提高設備各方面的性能,讓它們能在極端環境下也能派上用場,是團隊接下來需要考慮的。
三、Wadi飲用水安全檢測器
地震后,飲用水的安全問題也是人們需要關注的,一旦處理不好,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的大范圍傳播。來自奧地利的公司Helioz推出了一款名為WADI的便攜紫外線監測器,它可以根據陽光中紫外線的強度來告訴用戶飲用水所需的消毒時長。
WADI采用太陽能供電,并設置了一個可以搭配PET水瓶口的旋孔,只要將水瓶安裝并置于陽光下就可以直觀地看到消毒過程了。當一個笑臉出現在顯示屏上時,就可以放心飲用消毒后的水了。
四、球狀無人機
無人機可在救災現場大展身手,這很多人都知道。但其四軸飛行器的葉片很容易傷害人類,對此,瑞士工程師研制了世界首個碰撞型無人機——“Gimball”,接觸建筑物會像球一樣反彈。比如,它能沿著一排窗戶滾動。它的旋轉攝像機支架和高清相機都安裝在保護性碳纖維籠中,當碰撞之后仍能保持穩定性,可確保向操控者發送近距圖像。
五、透視眼機器人
去年8月,美國加州大學研制出一款具有“透視眼”能力的機器人,在兩個機器人之間釋放無線信號,通過測量信號強度的變化,觀察墻壁內部的物體。當機器人環繞正方形混凝土建筑物時,彼此離開視線范圍之內,它們能夠計算出建筑物內部的事物,甚至可以識別出人類。研究小組稱,這項技術可由任何無線激活裝置實現,可開發用于地震災難之后的搜尋和營救工作。
六、帶尾巴的小機器人
這是一款帶尾巴的機器人,其中包含了仿生系統。這些小機器人可以在研究、救援、環境監控等方面有廣泛用途。這些機器人擁有通訊功能,即使在惡劣環境中也能保持連接。機器人的尾巴可以幫助機器人從跑轉變成跳,或是從跳轉變成跑,在空中時,尾巴能夠控制機器人的身體角度以形成安全著陸的姿勢。這對于發展下一代靈活機動的小機器人是一大進步。
七、3D打印血液回收機
Hemosep是英國Stratasys公司開發出的3D打印血液回收機,它使用化學海綿技術包和一個機械攪拌器集中血液,從手術部位抽吸或手術后心臟心肺抽吸干,然后這些細胞然后返回到輸血的病人。在類似地震后這種血液短缺的情況下,這種回收方法會為災區節約數以百萬計的血液。

南京合越智能,增強智造,增強感知,增強交互!
業務合作
(我們會第一時間與您聯系)聯系方式
- 微信:13815863530(手機同號)
- QQ:38260484
- 3XMaker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