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資訊
自動駕駛快遞的最后一公里,雙足機器人的未來藍海?
來源:3XMaker 發布時間:2019年05月25日自動駕駛快遞的最后一公里,雙足機器人的未來藍海?
無人駕駛已是學界業界熱門話題,可是如何讓無人駕駛車真正將快遞送到人們家中手中,無人駕駛交付技術,結合仿生人形機器人,也許是個更具有溫度和人機互動的解決方案。
隨著電商憑借著巨大的成本與技術優勢蓬勃發展,傳統零售業正面臨巨大挑戰。有數據顯示,自2015年以來已有57間大型零售商破產,2017年,超過5,000家零售商店關門。
你能想像有一天,在網絡上訂完商品20分鐘后,走出家門就有一臺汽車載著剛剛才網購的商品停在你家門前,等著你取貨嗎?
如今這個景象將不再只存在于科幻小說或電影當中,據路透社報道, 福特汽車公司近日正在與步行機器人制造商Agility Robotics合作,研發一種叫 Digit雙腿行走自動送貨機器人,未來將跟無人駕駛貨車組成自動駕駛無人車隊,可以把包裹放在人們家門口。
(Digit雙腿行走機器人Digit,可以提升重達40磅的包裹。)
去年,福特就與Domino一起推出了一項自動駕駛試點,并表示正在努力將Agility的兩足機器人Digit整合到未來的貨車中。
據稱,Digit 機器人可以提起重量多達 40 磅(約 18kg)的包裹,可以上下樓梯,在不平坦的地面也能行走自如,甚至在被碰撞后還能保持直立。預計將在 2020 年一季度開始投入試驗。
(Digit 機器人送貨動圖 圖片來源于網絡)
為了方便送貨,Digit機器人在貨車內部時手臂和腿部會緊緊地折疊在軀干上,以便存放。一旦到達目的地,貨車后門打開,Digit機器人就會自動展開自己,抓住一個包裹下車并且將包裹送到客戶前門。
Digit機器人配備了激光雷達和立體相機,可以獲得大量的測繪信息,以幫助它從送貨汽車走到客戶家門口。
如果Digit機器人遇到意外障礙,它會向自動駕駛車輛發送SOS,以便找到導航解決方案。如果自動駕駛車輛無法找到解決方案,它本身也可以發送幫助請求,讓云服務或者人工來進行解決。
Digit機器人由輕質材料制成,福特表示一次充電,可以讓Digit機器人全天工作。
此外,福特今年6月還將嘗試用無人駕駛車輛外送食物。不過,這種無人駕駛車輛還是會配備兩個真人司機。根據福特的說法,使用者在取餐時都不會注意到福特車內其實有人存在。
Digit雙足機器人可以拿起重量高達40磅(18千克)的包裹,在不平坦的地形上行走并且可以跨越障礙物,可以上下樓梯,甚至可以在有人或其他東西碰到它時保持直立。
Digit機器人配備了激光雷達LiDAR和英特爾實感技術,可以獲得大量的測繪信息,以幫助它從送貨汽車走到客戶家門口。如果Digit機器人遇到意外障礙,它會向自動駕駛車輛發送SOS,以便找到導航解決方案。如果自動駕駛車輛無法找到解決方案,車輛甚至可以將這些信息發送到云端,并請求其他系統提供幫助,使Digit能夠導航,提供多層次的幫助。
對此,福特稱,這是為了搜集民眾對自動駕駛車送餐的反應,并解決他們對于自動駕駛車的疑慮。該公司指出,自動駕駛計程車與送貨服務即將在2021年正式推出。
之后,Agility Robotics將繼續開發升級版Digit,它將有助于實現完全自治進行交付。按下一個按鈕,無需人工參與即可執行。第二代Digit預計將于2019年中期推出,第三代將于秋季推出。
福特首席技術官肯·華盛頓說:“人們離開家去取回貨物并不總是方便。如果我們能夠讓人們更少關注交付物流,那么他們就可以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真正需要他們關注的事情上?!?/span>
除了福特以外,美國大型連鎖超市Kroge攜手自駕新創企業Nuro,也開始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使用自駕車配送雜貨。
消費者在透過Kroger旗下的Fry's食品與藥品超市的網站或應用程式購買物品后,Fry's超市店員會將貨品裝上自駕車,購物者將使用數字代碼打開車輛,整段運送過程會有2名人員負責監視自駕車輛,每次收取5.95美元運費。
(阿里巴巴菜鳥小G機器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)
值得一提的是,我國國內不少企業同樣開始了送貨機器人的研究。此前,蘇寧就曾發布了“臥龍一號”自動送貨機器人,并宣布全自動無人送貨機器人將會入駐全國的1000個小區,蘇寧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快遞流程未來將全部交給機器人獨立配送。
此外還有阿里巴巴的菜鳥小G機器人、順豐的物流無人機、京東的大型無人快遞車……等等。
京東劉強東還曾預言“五年后,給你送貨的都是機器人”??磥?,研究自動送貨系統,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已經是全球化趨勢。
無人駕駛交付具有巨大潛力。據福特估計,機器人乘坐和無人駕駛交付市場的潛在價值為3320億美元。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。如果Agility Robotics每年能獲得1%的市場份額,那對機器人公司來說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率。無人駕駛交付市場還很空白,用戶需求何時爆發,機器人公司如何實現從科研轉向商業化道路,依舊處在緩慢摸索中,未來是否會有公司能夠買單落地場景仍然都是未知數。

南京合越智能,增強智造,增強感知,增強交互!
業務合作
(我們會第一時間與您聯系)聯系方式
- 微信:13815863530(手機同號)
- QQ:38260484
- 3XMaker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