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資訊
特種機器人制作的技術難度在哪里
來源:3XMaker 發布時間:2019年08月02日特種機器人制作的技術難度在哪里
機器人尤其是智能服務機器人需要具有人的動作、行為、想法以及各種能力,研發制造非常復雜,牽涉眾多科學與工程學科,包括機械和電氣工程、材料科學、計算機科學、人工智能、腦科學、仿生學、控制學等。
【感知外界難】
機器人觀察外部的“眼睛”通常是一臺攝像機,近年來機器視覺技術不斷發展,人臉、人體的識別和圖像分析技術等使機器人可以識別面孔、手勢、障礙物等。
機器人實現對外界的感知,靠的是各種傳感器。如內感傳感器提供位置、方向、身體和關節的運行速度等自身情況的信息,外感傳感器提供周圍環境的信息,包括立體照相機、激光測距、聲吶、紅外傳感器、觸覺傳感器等。
高端傳感器是機器人的核心技術部件,目前國內主要靠進口。不斷提高傳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,以及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是機器人感知系統需要解決的技術任務。
【“大腦”思考難】
機器人的“大腦”由計算機或多個微處理器組成。作為一個智能終端,人們看到的機器人其實是前臺,它的后臺必須具備強大的計算能力,將云計算、云存儲與互聯網技術結合,相當于一臺超級計算機。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讓它運算得更快、反應更敏捷、掌握的知識更豐富。
【與人交流難】
機器人怎樣與人對話?機器人的聲音傳感器收集到聲音信號,通過語音識別系統和語言處理技術將說話內容進行分析解讀,在“聽懂”意思后,計算機作出回應的指示,過語音合成器模擬人類說話。尤其是在嘈雜環境中實現語音識別、理解、處理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難點。
【未來任務艱巨】
專家們表示,由于科技發展水平的限制,想要使特種機器人的運行和功能更加智能,包括知識獲取、表達和推理、計劃、想象力等,依然是十分艱巨的任務。隨著特種機器人應用領域的拓展,對機器人的環境適應性、環境感知、自主控制、人機交互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通過與仿生學、神經科學、腦科學以及互聯網技術等的結合,將加速機器人理論、方法和技術研究工作的進展。

南京合越智能,增強智造,增強感知,增強交互!
業務合作
(我們會第一時間與您聯系)聯系方式
- 微信:13815863530(手機同號)
- QQ:38260484
- 3XMaker@163.com